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快讯 >

清明节,该不该问好、问安?

2023-04-05 08:04:46 来源:新民周刊

我为自己的延迟问早引起好朋友的牵挂惦念而倍觉温暖。


(资料图片)

文 | 何振华

从小到大,没有听谁说我是一个不合群的人。但我确实是一个不大入“群”的人,就是平时除了与工作有关的同事微信群、同道好友微信群,几乎对所有邀我入群的群主,我都是敬谢不敏的。

理由很简单也很充分,我没有在群里聊天的兴趣和闲暇,我这个人不八卦,更从不掺和微信群里多少会有的搞七捻三的相互矛盾,“进门说是非,必是是非人”,这句老话,于我向来就是处事待人的圭臬。

最近几天,不,准确说应该是最近两年,每到眼下这个清明时节,总会有人发一条 “安民告示”过来——还极有可能是群发,提醒大家要遵守风俗,清明节前后至4月10日这些天都不可问早,也不问安,更不问好,像煞言之凿凿。

要是哪一位偏不信这个邪,或是所在的微信群里有人“犯规”了一趟,小则彼此龃龉翻脸,甚而纷争难息。

每天清早起床之前,我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倚枕给好朋友、老前辈发一张简洁的图片,是一句并非名人名言的文摘,附上我自己即时手写或“祝好”或“平安”或“秋来”的字迹,纯属我个人的问候。

每天的内容不重复,既不“励志”,也不“鸡汤”,这样连着几个365天从未中断的习惯,构成了纯属我自己生活日常的一部分。

今年的这个清明时节,我忽然想“随俗”一趟,又想着干脆从此也不再每天这样的问早问安问好了。就在我闪出这个念头并且不像往常那样清早发出图片的当天,仍然有着多位好朋友、老前辈先我发来“早安”“早上好”“春安”的微信。

我当然是回复了,有朋友马上问我:“今天怎么起得这样晚啊?是不是熬夜了?千万得注意身体!”我呢,就说了自己打算避避嫌、不“犯规”的真实想法。朋友说,每天能看到我发去的早安图文,感到温暖。

还有两位朋友对我说,翻看过往的图文,有感慨;有时候觉着那句话很受用,说到了心里......

从这一天虽然延迟但照常发出问早的图片开始,我只是微调了一下,即自己不再涂鸦,不再像往日那样写上“祝好”二字。

今天,接连有朋友问我,“怎么没有手写呀?”“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了?”听我解释了原委,彼此“哈哈哈哈哈哈”,大笑而过。

是啊,对于那些不着边际、莫衷一是的无稽之谈,我们本可以不去理会、一笑置之的。

我忽然想到了四十年前我第一趟去安庆探亲时的见闻,亲戚家嫁女的婚宴上,席间分发每人的喜糖里有一份当地特产云片糕。而有一天我偶见另一户丧家出殡时燃放鞭炮。回沪后,我对人言及如此见闻时说,我亲历的这两样在婚丧仪式上的“风俗”,如果换了是在上海市区,结婚喜宴时你发云片糕,追悼大会上你放鞭炮,那不是找揍是什么?

但联想到当下那些甚嚣尘上的所谓有清明时节不问早不问安不问好“风俗”的说法,我就事论事,从我自己个人这几天的经历来说,我的理解是,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活人确实是不能与逝者抢镜头、别苗头、出风头,更多的是要在意健在者相互之间的心理感受。

逝者已逝,生者如斯。

我为自己的延迟问早引起好朋友的牵挂惦念而倍觉温暖。但我相信,春去春来,起码每年4月初那一晚的央视一套《新闻联播》熟悉的旋律传来之时,播音员一定会先问观众朋友们晚上好,并且一定会强调说,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。

上一篇:

韶关学院2020年艺术类本科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

下一篇:

最后一页

x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