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
(相关资料图)
3000多年前
它诞生在青铜器盛行的年代
是西周青铜技术的杰出代表
还是见证晋国历史的重要物证
它是晋国开国的重要物证
刻有迄今出土最早“晋”字
晋国(前1033年—前376年)是周朝周武王之子的诸侯国
周朝初期被周天子封为侯爵
首任国君唐叔虞
国号为唐
唐叔虞之子燮[xiè]父即位后
将国号改为晋
鸟尊就出土于燮父之墓鸟尊上有两只鸟
大鸟背上的小鸟连着尊的盖子
打开盖子能看到盖子里的铭文
△鸟尊器盖内铭文
整段铭文有两个关键词:
一是“晋侯”
由此可确定它是晋国国君的用品
二是“向大室”
古文中大通太,室为庙
大室即为宗庙
表明这是晋国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物品
明确的文字记录
使鸟尊成为晋国开国的重要物证
也成为“晋”文化的源头
出土时“粉身碎骨”
修复一波三折 历时19年
如此重要的鸟尊
出土时却是“粉身碎骨”的△鸟尊出土时的样子
20世纪90年代末
盗墓分子炸毁了晋侯墓地
而鸟尊正处于炸药下方
2000年10月
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
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
对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
进行抢救性挖掘
在114号墓即燮父之墓中发现了它当时,鸟尊已经被炸成100多块碎片
考古人员将其
以“套箱”(连土带碎片一起打包)的方式
送到北京大学文物修复实验室进行修复△鸟尊在修复
2002年鸟尊初步修复完毕
应邀到上海博物馆展出
它一亮相就征服了观众
鸟象合体的精妙设计
表面密而有序的精致纹饰让人惊叹
但此时的它仍不“完整”
因为刚出土时
象鼻子中间部分没有找到
修复专家们准备制作一个“仿真”象鼻
但象鼻向内卷还是向外卷无法确认
业内对此也争论不止
最终上海青铜器修复组成员综合多数专家的意见后
根据纹饰的走向
作出了将象鼻子向内卷的修复判断近年,北京大学文物修复实验室
在整理当年从墓地带回的文物时
在泥土中意外发现了鸟尊尾部的象鼻残片
象鼻卷曲的方向与专家设想吻合出土19年后
经过北京大学文物修复实验室
上海博物馆、山西博物院
多位专家的接力修复
2019年,鸟尊终于完美合璧
鸟象合体 纹饰华美
它是西周青铜艺术的杰作
鸟尊的顶部是一只向上回首的凤鸟
尾部是一头鼻子内卷的大象
两道弧线在美学上达到了平衡
内卷的象鼻与双腿
形成稳定的三点⽀撑鸟尊的表面还装饰有
云纹、雷纹、羽片纹、立羽纹、羽翎纹
繁而不乱造型独特、纹饰华美的鸟尊
成为西周青铜技术的杰出代表
也是中国青铜艺术宝库中的珍品
想去现场看鸟尊吗?
4月1日起
山西博物院“晋魂”基本陈列
全新升级正式开放
其中1238件(组)文物
首次与观众见面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预约参观↓制片人丨武慧锋
文案丨王默晗
视觉丨丁丽洁
编辑丨周佳艺
技术丨汤沛
审校丨左中明
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张晨锦
微信编辑丨张琪
特别鸣谢丨山西博物院 总台山西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